1脊髓空洞症的发生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有以下症状:
“1、脊髓空洞症对身体上的影响:痛温觉因脊髓丘脑纤维中断而丧失,而由于后柱早期不受累,轻触觉、震颤觉和位置觉相对保留,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通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上肢痛觉和温觉减退或消失;或有麻木感,严重者手被烫伤或刀割伤而不知觉;或伴有颈、肩、背或上肢的疼痛。部分患者下肢亦有感觉异常。
2、脊髓空洞症对运动上的影响:病变扩展到前角细胞引起运动神经元破坏,相应肌肉瘫痪、萎缩,肌张力减低,肌纤维震颤和反射消失。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肢力量下降;手部肌肉萎缩,严重者小指及无名指不能伸直,手呈爪形;颈、肩、臂部肌肉萎缩。部分患者有下肢运动障碍。部分症状持续进展或不治疗的患者晚期可能瘫痪。
3、脊髓空洞症对营养供给上的影响:由于关节软骨和骨的营养障碍以及深浅感觉障碍产生的反馈机制失调,Charcot关节表现为关节肿胀、积液,超限活动,活动弹响而无痛感。X线显示关节骨端骨软骨破坏破碎,可有半脱位。早期出现一侧肢体和躯干皮肤干燥少汗;中期出现脊柱、上肢关节变形;晚期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4、脊髓空洞症延髓损害:延髓损害常由颈髓空洞向上扩延所致。如三叉神经脊束核受侵,多表现为单侧面部麻木和节段性向心性痛、温度觉障碍,呈“洋葱皮样”分布形式,并伴有解膜反射减弱或消失。此外还有下肢僵硬无力、麻木、行走困难;或面部、躯体排汗异常;少数病例有晕眩、复视或跌倒发作现象。有些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及呐吃,面神经麻痹,面部痛、眩晕、耳鸣、步态不稳、眼球震颤等。
”
2中医治疗脊髓空洞的原则
“1、重视外邪为患:脊髓空洞症为外邪侵袭,精血津液运行受阻,故致肌肉神经损伤,只有去除外邪,才能保证津液不会枯竭,生化有源,脊髓空洞症才可以恢复。
2、整体观念:《内经》中有关肝主筋,肾主骨,气血濡养经络骨结等论述,是临床的理论基础。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亏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说明人体的损伤必然影响到整体,因而整体治疗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补益脾肾:脾肾是子母之脏。脾主气血,肾主藏精。肾精必须依赖气血的滋养,精气血是相互贯生的,脾主四肢充肌肉,肾主骨,通经络,肾生骨髓,肾精气足则骨髓生化有源。
4、内服调理:通过内服,合理的体能训练,调理脏腑,恢复正气。
5、开通经络:活血化瘀是治疗脊髓空洞症疾病的原则,治疗之法以活血化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经络不通,经络不通则肌肉失之营养。
6、强调身体亏弱:把肝肾脾胃的虚损当作重点,最后期脊髓空洞症继续发展的主要病机,身体越虚弱病情越重,病情加重身体更虚,形成恶性循环,故应及早治疗为主,这是抵御此病的根本。
”温馨提示:脊髓空洞其主症应属于中医“痿证”或“痹证”范畴。中医治疗打破了脊髓空洞症久治不愈的僵局,能从根源上解决疾病问题,具有治疗效果佳、治疗周期短、安全性高、治疗范围广、无副作用等优势,总体治疗费用低,康复总费用低,是一种绿色安全的治疗方式。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