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重点血管检查

血管检查

视诊

1、肝-颈静脉反流征::患者半卧位,平静呼吸时,用手以固定的压力按压病人腹部脐周围,如见患者颈静脉充盈度增加

·意义:提示肝脏淤血,是右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早期征象。也可见于渗出性或缩窄性心包炎。

2、毛细血管搏动征

·意义:见于脉压增大的疾病,如:主闭、重症贫血、甲亢。

脉压改变的临床意义:

当脉压>40mmHg,为脉压增大。见于甲亢、气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当脉压<30mmHg,则为脉压减少,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心包积液及严重衰竭病人。

触诊

奇脉形成的原因:正常人吸气时由于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肺循环血量也增多,因而左心搏出量无明显影响,脉搏强弱无变化。当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时,吸气时右心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继而影响右心排出量,致使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血量减少,因而左室排血减少,形成脉搏减弱,甚至不能扪及

听诊

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主闭时,甲亢、高热、贫血。

周围血管征

1、周围血管征包括:

1)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

2)颈动脉搏动明显

3)水冲脉: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发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

4)枪击音:股动脉、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枪的声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

5)Duroziez双重杂音:股动脉、收缩期于舒张期双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6)毛细血管搏动征:手指轻压病人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病人口唇黏膜,可使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时则局部又发红,随心动周期局部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都是由脉压增大所致,常见于主闭、发热、贫血及甲亢。

2、异常脉搏:

1)水冲脉:

2)交替脉: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的脉搏,心肌受损,为左心衰竭的重要体征

3)重搏脉:正常的脉搏后面均有一次较微弱的重搏脉搏可触及.见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4)奇脉: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限制型心肌病

二狭,二闭,主闭(周围血管体征),主狭的综合体征

病变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略向左移,中心性发绀

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

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后腰膨出,呈梨形

心尖部S1亢进,心尖部较局限的递增型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分裂,肺动脉瓣区GrahanSteell杂音,三尖瓣收缩期杂音

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

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后期亦可向右扩大

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并可掩盖S1,P2亢进,分裂,心尖部有S2

主动脉瓣狭窄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

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可听到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可有收缩早期喷射音,甚至S2逆分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颜面较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可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并呈抬举性,有水冲脉

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明显,呈靴形

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可向心尖部传导,心尖部可有柔和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也可有Austin-Flint杂音,可有动脉枪击音及杜氏双重音

心包积液

前倾坐位,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

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脉搏快而小,有奇脉,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可有心包摩擦感

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并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化,相对浊音界与绝对浊音界几乎一致

心音遥远,心率快,有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

心力衰竭:在静脉回流无器质型障碍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排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qwch.com/bzby/13054.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