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灾区的记忆
生命、鲜血、悲情、呼喊。豆大的雨点打在脸颊上生疼,震颤的大地让脚底发软,钢筋和楼板在眼前摇摇欲坠,残存的墙体时不时往下掉落砖头和石块。手指磨烂了,脚也刺破了,全然没有感觉。面对废墟中一个个柔弱而又坚强的生命,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救人、救人、救人……
——四川汶川抗震救援突击救援队中队长、现开封尉氏县消防大队教导员庞永山
01
从军近20年,见过太多的生生死死,其中至今仍历历在目的,就是汶川地震的惨烈。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而本周也是国家防灾减灾宣传周。今天,就由汶川地震救灾的亲历者庞永山,带着大家再次走进10年前的汶川地震救灾现场,感受曾经飘零在废墟中的断壁残垣,感受河南、开封消防官兵虎目噙泪十指掘土的舍命壮举,感受天灾面前挺直脊梁永不屈服的坚强意志……
年,14时28分04秒,惨烈的大地震袭击了四川,灾难共造成人遇难,人失踪。天灾面前,我们擦干泪水、军民一心、共赴一线。8.0级强烈地震,短短80秒,即成国殇。江河呜咽,数百万生命被推到生死边缘。
山崩地裂,死去与活着,时间,还是时间!消防部队,这个时刻用秒计算时间的专业救援队伍,在每一次实施生命救援中,总怀着深深的哀悼,从废墟间拾起一个又一个瞬间,一个又一个片断。
自诞生之日起,这支部队就在血与火中冼礼,在水与火中穿越,承担着抚危救难使命,天天面对灾难,时刻面临牺牲,从事着和平时期最危险的工作,是人民群众的保护神。职能与使命要求他,时刻准备着参与一切拯救生命的战斗。
?
02
四川地震重灾区德阳什邡市洛水镇,一个川中小镇。房屋成片倒塌,已成废墟的学校夺去了近百名孩子的生命。断垣残壁的街头,人们在一辆送水的消防车前排队接生活用水。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后重生的悲喜,让他们异常沉默与安静。
作为开封市消防支队抗震救援应急突击队的中队长,庞永山与战友们在开进途中,展现在面前的是排排倒塌的房屋,是一个个自发搭建的帐蓬。大灾,留下数十万不幸的人们和无尽的悲伤。
死者长亦矣,生者悲凄凄。眼前的景像深深灼伤了庞永山和战友们的心。行进中,官兵除了侧头观看,只有一片沉默。这是一个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年轻群体,他们从军历程中遇到过大火、洪水,他们堵塞过迸发泄露的毒气,拯救过坍塌建筑下的生命,处置过车祸、矿难中的群众,见过太多太多死亡与惨痛,但如此大范围的地震造成的损坏,是所有官兵人生的第一次。
这是大战开始前的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在沉默中,他们立下决心、坚定信心,他们有能力发挥专长、拯救生命,把自己的爱倾注在这片热土上。
?
03
孩子,我们也是父亲或者即将成为父亲。我们知道,冰冷的水泥板压疼了你弱小的身躯,压伤了你尚未长成的肢体,压痛了爸爸妈妈的心。拯救你的那一刻,叔叔的心在颤抖,手在颤抖,大地也在颤抖。
年5月15日,一个阳光暗淡的早晨,四川省什邡市红白小学废墟。这所普通小学的断垣残壁上张贴的名人名言仍然可见: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他的光辉变得暗淡。
没有大型机械,官兵们用手、用锤、用撬杠破拆一个个巨大的石块,扒开压在孩子身上的砖块,切掉并不太粗的钢筋,抬走一块块水泥板,将一个个幼小的身躯救了出来。官兵每一次操作都十分轻微,怕伤着活着的抑或失去生命孩子的身体,怕弄疼这些可爱的宝宝。
现场十分安静,能清晰地听到学校旁边小河的流水,能听到树叶的婆娑,能听到小鸟的鸣唱,能听到消防战士破拆断壁残垣的敲击,那是山川、大自然向孩子们致哀,是消防战士叔叔为小朋友生命祈祷。第一个孩子终于被抱了出来。这是一个7岁左右的男孩,脚上穿着橘色与白色相间的运动鞋,浅色的袜子,一身运动服。但他没了呼吸。第二个孩子被抱了出来。这个着白色运动上衣的女孩,年龄与男孩子相仿,只是小身躯已经冷却,惟有紧身的小牛仔裤还在显示着她那爱美的天性。
?
04
冒着余震险情,踏着因山体滑坡被掩埋的山路,庞永山跟战友们兵分3路,深入到什邡市洛水镇的偏远山村,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庞永山回忆,他们从什邡市蓥华镇出发,带着食品、药品前往洛水镇的偏远山村搜救那些仍困在山村里的群众。由于受灾区域较大,到达洛水镇后突击队分成3组,分别前往洛水村、梨童园村、朱家桥村开展搜救工作。
山路崎岖难走,加上地震造成山体滑坡,20多公里的路程,突击队员们走了近4个小时。饿了、困了、累了,消防官兵们谁也没有停下来休息,他们一到目的地,便展开了紧张的搜救工作。
在梨童园村的一处危房里,突击队员们冒着房墙随时坍塌的危险,从房内搜救出了受伤老人刘海建;在朱家桥村的一处废墟里,受伤女子罗向冉得救了……地震发生已8天,仍停留在山村内的多是受伤的老弱病残。突击队员们将随身携带的食品、药品送到被困群众手里。
?
05
5月15日18点40分,深入地震灾区第一线的庞永山,跟随战友冒着余震的危险,在什邡市宏达股份有限公司工厂家属楼成功解救一名被压在玉石板下90多个小时的群众。
5月15日上午9点许,庞永山和战友们赶到什邡市宏达股份有限公司工厂家属楼,救援人员经询问得知,有一名生还者被压在倒塌的工厂家属楼下。据介绍,被埋压的群众名叫肖海英(女),33岁,已被埋压在楼下90多个小时了。
肖海英从7楼上面随楼房整体坠落下来,被大块玉石板压在下面。埋压地点旁边还有一个30米高的水塔,水塔下方10米处已经严重出现裂痕,随时有倒塌的危险,这给救援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危险性。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救援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中,被困群众被三块玉石板压在下面,救援工作难度非常大,现场虽然调来了挖掘机、吊车等大型挖掘工具配合救援工作,但因防止楼板坍塌,参战消防官兵只能用双手进行挖掘。
18点35分,一起较大的余震使水塔下方的裂痕逐渐增大,此时救援工作已经持续了9个小时之久,离被困群众只有一块石板之隔了,消防官兵已经能从石板的缝隙处与被困群众说话,这时消防官兵们忘记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水塔的威胁当中。
终于,最后一块石板被消防官兵们搬开,一个垂危的生命终获解救。
?
06
一小盆蚕豆,一片片腊肉,盛着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地震肆虐,房屋倒塌,家园尽失,生活困难的灾民,找到点好吃的,先送给参加抗震战斗的消防官兵。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一位左手被砸伤的老太太端着一小盆腊肉,来到战友们的宿营地,要求送给抗震官兵们吃。
地震让老人房屋倒塌,失去了家园,一家人住在用塑料蓬布搭建的窝棚里,用三只石头支起一口锅,找柴禾烧饭,生活非常困难。大地震后,老人从家中被砸坏的冰箱里找到地震前制作的腊肉,全家人舍得不得吃,全部送到参加抗震的消防部队营地。
老人的举动,让消防官兵非常深为感动。无以回报,营区留守的指挥员让炊事班战士将社会各界慰问部队送来的牛奶、饮料转送给老人时,她坚决回绝了。“你们是来救我们的,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怎么能要你们的东西呢!”老人走了,留下这样的话。
?
结束语
作为抗震救援突击救援队中队长,在灾区的日子里,庞永山和战友们天天都被感动着。让他们感动的是,不仅是消防部队抢险突击队的勇士们舍生忘死、为民奉献的精神,战斗到底、绝不放弃的作风。感动的,不仅仅是被埋压者面对灾难、坚决抗争的勇气,互相鼓励、感人至深的亲情。还有灾区人民宽广博大的胸怀、战胜灾害的决心,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地震同心。更有国家领导人查看灾情、指挥救灾,与灾区人民心贴心、共命运的真心。
文图:康建国王芳等
责编:潘鑫柯
主编:广隶
监制:简亚东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