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恶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均居癌症发病率和死因之首,全球每年发病约人,死于肺癌者每年

超过人。在我国肺癌的发病形势更加严峻,据《年中国肿瘤年报》报道我国肺癌年发病率为57.63/10万,肺癌年病死率为48.87/10万。外科手术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手段。但是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无法行手术切除。这部分患者在传统的放化疗中获益有限,因此许多新的局部治疗方法应运而生,包括局部消融治疗、放射性I粒子植入等。放射性I粒子植入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已经应用于肺癌的治疗,每年治疗肺癌患者的例数迅速增加。肺部转移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目前已证实放射性I粒子植入也可以有效地治疗肺部转移瘤。

1放射性I粒子植入的概念

放射性I粒子植入属于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范畴,是放射治疗的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影像引导技术将密封的放射源直接植入肿瘤病灶内,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的一种治疗手段。在我国属于第三类医疗技术。放射性I粒子能以27~35keV能量发射出γ射线,半衰期为60.2d。γ射线有效辐射半径10~15mm内肿瘤细胞的DNA,干扰肿瘤细胞DNA合成,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2植入方式

2.1影像引导经皮放射性I粒子植入的影像引导技术有CT、MR及超声等。

2.2电子支气管镜主要用于:①早期中央型肺癌;②不适合手术或其他根治手段的局限气管内肿瘤。

2.3开胸主要用于:①术中探查肿瘤不能切除;②手术不能完全切除,肿瘤存有残余。

3放射性I粒子植入的原则

3.1在临床工作中,应遵循“肿瘤医疗个体化”理念,重视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即在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放射肿瘤科及介入科等共同讨论后决定治疗方案,保障患者得到有效、合理的治疗。

3.2经皮穿刺放射性I粒子植入术前须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

3.3CT引导下根据TPS计划植入粒子。

3.4双侧病灶应分侧、分次治疗。

3.5术后随访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强化CT,之后每3个月复查1次;2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5年后每年复查1次。建议有条件者,可应用PET-CT进行随访。

4放射性I粒子植入治疗肺肿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4.1适应证①心肺功能差或高龄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②拒绝行外科手术者;③术后复发不能再次手术者;④放化疗后肿瘤残留或进展的患者;⑤其他抗肿瘤治疗后进展的患者;⑥功能状态评分(PS)≤2分,预期生存期≥3个月。

4.2禁忌证因为肺恶性肿瘤患者对放射性I粒子植入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除无法纠正的凝血障碍性疾病以外,肺肿瘤放射性I粒子植入的绝对禁忌证较少。放射性I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的禁忌证:①病灶周围感染性及放射性炎症没有很好控制者,穿刺部位皮肤感染、破溃。②有严重出血倾向、血小板<50×/L和凝血功能严重紊乱者(凝血酶原时间>18s,凝血酶原活动度<40%)。抗凝治疗和(或)血小板药物应在粒子植入前至少停用5~7d。③粒子植入病灶同侧恶性胸腔积液没有很好控制者。④肝、肾、心、肺、脑功能严重不全者,严重贫血、脱水及营养代谢严重紊乱,无法在短期内纠正或改善者,严重全身感染、高热(>38.5℃)者。⑤PS评分>3分。

5术前准备

5.1患者的评估及影像学检查

5.2制定治疗计划

5.3各项实验室检查

5.4病理检查

5.5药品及监护设备准备

5.6患者准备

6操作流程

6.1体位固定与麻醉

6.2粒子植入

6.3粒子植入术中监护

6.4术后处理

7并发症及处理

7.1气胸

7.2出血

8随访及疗效评估

8.1术后局部疗效评估

8.2临床疗效评估

9放射性I粒子植入的准入和放射防护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放射性I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山东专家共识(,济南)》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山东医药》年第6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3.23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较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qwch.com/bzby/68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