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1.β2微球蛋白(β2-MG)是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白,广泛存在于血浆、尿液、脑脊液、唾液以及初乳中。

正常人β2微球蛋白的合成率及从细胞膜上的释放量相当恒定的,从而使β2微球蛋白含量保持稳定水平。

β2微球蛋白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99.9%在近端肾小管吸收;故而正常情况下β2微球蛋白的排出是很微量的,由此血清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或滤过负荷是否增加的情况;而尿液中排出β2微球蛋白增高,则提示肾小管损害或滤过负荷增加。

许多疾病时β2微球蛋白生成增多,如肝炎、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等。因此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可用于估计这类疾病的活动程度,并可作为观察药物疗效的指标。

故β2微球蛋白的测定在临床上是有多种价值的。

临床意义

临床上检测血或尿中的β2-MG浓度为临床肾功能测定、肾移植成活、糖尿病肾病、重金属镉、汞中毒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较早、可靠和灵敏的指标。脑脊液中β2-MG的检测对脑膜白血病的诊断有特别的意义。

血β2-MG检测的临床意义

1、肾功能是影响血β2-MG浓度的最主要因素,可用血β2-MG估测肾功能。

(1)血β2-MG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灵敏指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病变如累及肾小球滤过功能,均可致血β2-MG升高。

(2)血β2-MG是反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肾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

(3)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血β2-MG升高与淀粉样变、淀粉骨关节病及腕综合征的发生相关。

(4)血β2-MG有助于动态观察、诊断早期肾移植排斥反应。

2、恶性肿瘤时的血β2-MG。

(1)血β2-MG是以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主要标志物,如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等,血β2-MG浓度明显增加。

(2)可用于评价骨髓瘤的预后及治疗效果。

3、病毒感染,如人巨细胞病毒、EB病毒、乙肝或丙肝病毒及HIV感染时,血β2-MG可增高。

4、自身免疫性疾病时血β2-MG增高,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50%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β2-MG升高,并且和关节受累数目呈正相关。目前认为测定血β2-MG可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活动程度,并可作为观察药物疗效的指标。

尿β2-MG检测的临床意义

尿β2-MG浓度主要与肾小管功能有关。

1、检测尿β2-MG是诊断近曲小管损害敏感而特异的方法。当近曲小管轻度受损时,尿β2-MG明显增加,且与肾小管重吸收率呈正相关

2、尿蛋白/尿β2-MG比值有助于鉴别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单纯肾小球病变时,尿蛋白/尿β2-MG比值大于;单纯肾小管病变时,比值小于10;混合性病变时,其比值介于两者之间。

3、用于鉴别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时,尿液β2-MG浓度明显增加;而下尿路感染时,则基本正常。

4、糖尿病、高血压病人早期尿β2-MG与其肾功能损害程度显著相关。

5、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时,尿中β2-MG明显增高。

6、重金属中毒肾损害的流行病调查,尿β2-MG可用为筛选试验。

7、用于判断肾移植的排斥反应。肾移植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明显增高,提示机体发生排斥反应,因β2微球蛋白合成加速,虽肾清除增多,而血β2微球蛋白仍增高。一般在移植后2~3天血β2微球蛋白上升至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肾移植后连续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可作为肾小球和肾小管病变的敏感指标。排异时血β2微球蛋白增高先于Cr,测定β2微球蛋白,有助于诊断尚处于亚临床期肾发生的排斥反应。

脑脊液β2-MG检测的临床意义

β2-MG在脑脊液中出现及其浓度增高,说明中枢神经系统有较严重的病理性损害。

1、早期的脑梗塞、脑膜炎、脑炎和多发性神经病时,脑脊液β2-MG含量增高。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和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时脑脊液β2-MG含量增高。

3、脑脊液β2-MG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早期诊断CNSL的客观指标之一,动态观察也可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

赞赏

长按







































鏉冨▉鐨勭櫧鐧滈鍖婚櫌
鐧界櫆椋庢不鐤楁渶浣冲尰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qwch.com/bzby/8754.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