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谈量子波动速读就是个不折不扣
01:25

封面新闻记者宋潇

近日,网上流传出某教育机构组织6-10岁儿童进行量子波动速读大赛及日常学习的视频。视频中,孩子们围坐在一个大房间里不停埋头翻书:“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离就越近!”有工作人员表示:翻书几分钟,完整阅读几十万字!

有工作人员将这种方式称之为“量子波动速读”,课程特点是运用一种“HSP”高感知力进行量子波动速读,大脑呈现动态的影像,可以让儿童在1—5分钟看完一本10万字左右的书籍,并且可以把内容完整复述出来,从而全面提升阅读兴趣和阅读数量。

但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这种飞快翻书的方式,真的能记住书中知识?对此,著名心理专家、在亲职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唐映红认为,所谓的量子波动速读,或者其它吹嘘能“迅速”或者“大幅提高”的记忆术,很有可能是骗局,以下是其个人观点。

记者:您为何认为“量子波动速读”是骗局?

唐映红:推广机构说,按照这种阅读法,读者只需要类似扑克牌洗牌一样高速翻动书本,甚至不闭着眼睛,就能快速理解书中内容,阅读速度可以高达每分钟10万字。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就是骗局!

阅读的心理过程,包含着视觉识别、形音转换、语音通达、语义通达,而每一个心理过程都有时间的限制,视觉刺激到视觉识别,这是感觉到知觉的过程,受制于神经系统的传递速度,任何快速阅读都有不可逾越的机体极限。而阅读障碍其实就是在形音转换这个环节被卡住了,无法顺利实现语音通达,进而无法下一步的语义通达。

记者:快速阅读的原理在哪里?

唐映红:快速阅读首先是感觉输入和识别的过程,也就是阅读识别过程。视觉刺激到视觉识别和语音识别的过程,是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改善提高的。

原理其实比较简单,人类的视网膜在阅读时并非连续的,而是会有眼跳、震颤等,通过训练控制眼跳,以及必要的阅读术是可以在有限程度上提高阅读效率。但是,涉及到语义通达则无论如何都快速不起来。阅读理解过程必须仰赖阅读者的知识背景,认知经验以及受到动机、期望、情绪、态度的交织约束。

阅读术仅仅在阅读识别过程,可以极其有限提高阅读的效率,而且没有太多适用性的提高。阅读兴趣就足以碾压阅读术的有限效果。在我看来,凡是鼓吹能迅速提高或者大幅度提高孩子阅读速度、能力、技巧的任何吹嘘都是骗局。

记者: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如何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唐映红:首先,需要抛弃任何可以快速提高孩子智力或认知能力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世界上没有任何提高认知能力的“捷径”。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的最大主导因素,是天赋的智力。所谓的“最强大脑”,全是天赋主导,没有任何例外。

其次,要悦纳自己的孩子,无论他聪明还是笨拙,乖巧还是叛逆。如果希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只有多读多看。因为,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比任何阅读术都更能促进孩子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当然,阅读兴趣以及阅读习惯的培养,父母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必不可少。如果父母几乎不阅读,就别奢望孩子爱上阅读。

记者:应该如何甄别教育方式是否有效?

唐映红:如果对“量子波动速读”之类动心的父母,真心该检讨一下自己。对于家长来讲,有必要学一点心理学、教育学的常识。

对现代心理学、现代教育学一无所知没关系,如果拒绝学习,又对孩子有着很高的期望,就跟从来不练习,却幻想得冠军一样荒唐。强调一遍,此事没有捷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qwch.com/hbyx/16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