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的饮酒对人体有一定好处,而过量饮酒则对身体有害无益。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各种疾病,如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较强刺激,引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酒精会刺激胃粘膜,大量饮酒引起血管扩张,心跳加快,增加心肌耗氧量,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等。1、酒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大量饮酒可加重肝脏负担,损害肝细胞,导致脂肪肝或肝硬化。因此患有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肝病,肠胃病和呼吸系统等疾病的人应少饮酒,最好戒酒。
2、戒酒综合症有什么临床表现?
(1)酒依赖者对酒的体验:多数体验饮酒初期心情愉快、酒后喜欢交往,促进社交,缓和紧张情绪或疲劳,以致出现“习惯性饮酒”。
(2)精神依赖性:指对酒的渴求。早期是对酒的一般渴求,到出现明显的躯体依赖,发展较严重时,患者惧怕出现戒断症状,则出现强烈和强制的饮酒渴求,导致强烈的寻酒行为。
(3)躯体依赖性:指反复饮酒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种生理、生化变化,以致需酒持续存在于体内,避免发生戒断综合征病症。酒依赖症状轻重不一,取决于多因素,如饮酒量,酒的种类,饮酒时间及方式,种族和个体素质等。若饮酒量、时间及场合不顾及文化背景的允许而随意追求饮酒量,则是已陷入酒依赖的患者。饮酒行为的单调,用同样的方式饮酒,以来维持血中高浓度的酒精。患者顾及饮酒引起的种种危害,设法控制,但控制不住。进一步发展到饮酒成为一切活动的中心,处于连续饮酒状态。
(4)戒断综合征:分为早期和后期戒断症状。早期出现如焦虑,不愉快,抑郁情绪,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恶寒,出汗,心悸脉频,高血压等植物性神经症状。还可有睡眠障碍,如恶梦、睡眠浅、入睡困难等。震颤是酒依赖者戒断的典型症状,常发生于断酒7~8小时后。慢性患者常晨起中指及眼睑震颤,严重者不能咀嚼和站立不稳,亦属于早期戒断症状之一,震颤性谵妄,常发生于断酒后72-96小时,属于后期戒断症状之一。
(5)耐受性:指饮用原有酒量达不到期待的药理效果,为达到必须增加用量。对酒耐受性增加缓慢,程度中等。一般在青壮年达到平均的高水平,而后随中毒加重及年龄的增长耐受性降低。到了老年不发生连续饮酒发作。
(6)长期酒依赖者的某些行为特征:不分时间、场所在短时间内大量饮酒,酒量持续每天可超过纯酒精ml以上,多次宣称戒酒而不能中断。也有长期依赖者出现饮酒→醉酒→入睡→清醒→饮酒→醉酒→入睡,反复如此饮酒期,此种饮酒形式称“山型”饮酒,是酒依赖者饮酒方式的单调达到极端状态。
(7)躯体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及性机能障碍。神经系统表现为震颤,周围神经炎,腱反射亢进,阳性锥体束病理征。消化系统损害表现为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肝硬化,胃出血等。心血管系统损害,以心肌炎,冠心病,高血压多见。性机能障碍主要为性欲减退和阳痿。
3、“酒鬼”是如何炼成的?导致人们对酒精形成依赖的原因主要来自于遗传、社会、家庭三方面。目前国际上对导致酒精依赖的遗传性尚未证实,但许多学者相信,酒精依赖患者一般具有家族性,酒精依赖者的子女患酒精依赖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出几倍。
4、戒酒前要做什么准备?戒酒综合症的预防是很重要的,当病人下定决心准备戒酒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饮酒时,应建议患者在5~7天内逐渐减少饮酒量,
5、针灸对戒酒综合症有何帮助,疗效如何?针灸戒酒的有效率在85%左右。针刺可降低“酒鬼”对酒精的需求,缓解戒断症状,减轻焦虑、敌意、应激、失眠和抑郁,以及增加活力,使之放松等。
针灸戒酒取效的前提是,“酒鬼”必须有自我戒酒的强烈愿望,而且要有毅力坚持下去。否则,疗效不会持久。戒酒后病人酒精戒断症状明显减轻至可耐受程度,甚至完全消失。
6、针灸如何戒酒?针灸戒酒可采用体针加电配合耳针治疗为主。也有适当配合中药治疗。
1、电针:
取穴:胃三针(足三里、内关、中脘),加手三针(曲池、合谷、外关)、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5寸)
操作:得气后,接电针,连续波,以患者的最大耐受为宜,若患者产生耐受,以后可适当逐渐增加。
2、耳针:
取穴:
常用穴:神门、皮质下、咽喉。
备用穴:心、胃、内分泌。
操作:
每次选2~4穴,上穴可轮流取用。采用图钉形揿针包埋或王不留行子贴敷。在包埋或贴敷时,须先仔细探找出穴区最明显的反应点,包埋时宜严格消毒穴区皮肤。王不留行贴敷应同时在耳廓背侧与上穴对应点贴敷,以加强刺激。无论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子贴穴,用胶布固定后,均随即予以重度持续按压,每穴约按压1~2min,强度以病人可忍受为度,至耳廓发热、潮红。嘱患者每日于饭前5min自行按压,要求同上。有饮酒欲望时,随时按压。无论包埋或贴敷,均取双侧耳穴,每隔2~3天换贴1次。7次为一疗程,隔一周后视症情继续施行。
注意事项:
(1)对一般嗜酒而又惧针者,可用王不留行子贴穴,家属或本人均可操作;对酒龄长,酒量大,酷嗜烈性酒的顽固者,必须采用揿针埋穴。
(2)应用揿针埋藏时,要注意对针具、穴区皮肤及医者使用的镊子等工具进行严格消毒。以避免感染。
3、中药:
葛根20g,龙骨40g,牡蛎40g,赤芍20g,白芍20g,黄芪40g,天麻5g,牛膝15g,黄连6g,钩藤5g,羌活15g,玉竹15g,泽泻15g,猪苓15g,茯苓15g,每日一剂,水煎至ml,分两次口服。
全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哪里治疗白癜风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