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了暑假,考研的备考也进入了一个考验耐力和决心的阶段,暑假是专业课复习打牢基础的阶段,经常容易被很多人忽视,但是暑假对于后续的复习真的真的很重要,如果你不是本校学生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一定要抓好暑假。我想结合我去年一年的辅导经验说说我对于暑假复习专业课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真题分析(对比理论和方法—真题)
年的人大真题可以说延续了改革以来的特点,即五个学科(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老年学、民俗学)一张卷,注重后现代和当代,兼顾古典,另外也延续了近两年人大社会学版块注重本土社会学的特点。真题在专业课的备考中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因为专业课的官方备考资料几乎没有,更因为专业课真题体现了老师研究的兴趣点和出题方向,是应该绝对重视研究的。可以说,真替就是专业课备考的标杆,一切的备考都要围绕真题来进行。因为,投机一点说,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掌握所有书本上的知识,而只是要重点掌握(请注意是重点掌握,其他的并不是说就可以不看了)这张卷子要考察的知识,这样是效率最高的,也是胜算最高的。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的专业课真题。
首先是分版块
理论部分
社会学板块:名词解释部分:4.拟像秩序7.无时间之时间9.文化适应11.规划性认同12.文化路向
简答部分:2.米尔斯是如何论述“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1.帕森斯是怎样论述“非逻辑行为的逻辑化”?
3.布迪厄是如何论述“惯习”和“策略”之间的关系的?
4.怎样理解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运行逻辑是差异逻辑的论述?
论述部分:1.韦伯是怎样论述社会行动的本质的?并说明韦伯以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与迪尔凯姆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有何异同?
2.吉登斯是如何论述“反思性”成为了全球化时代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普遍本质特点?
3.费孝通先生是怎样论述“熟悉社会”的本质和特点的?说明现在的学者的“熟人社会”学术发展与费孝通先生的“熟悉社会”的异同分析。
一共是5个名词解释,4个简答,3个论述,几乎是半壁江山了,所以不管考哪个专业社会学的题目都是必须要涉及的,所以社会学的只是在备考中是重中之重。
其次是人口学、老年学版块,其实人大的人口学是非常牛的,在国内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从上课和培养学生的情况来看也是人数较少,学习大量的统计知识,并且很多都是双语教学,积极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老师们也大多有深厚的海外背景,如果学腻了理论,人口学是个很好的选择。那么他们的考题如何呢?其实还是蛮简单的,因为少了复杂的统计。
名词解释:2.生育模式3.日历年龄5.年龄中位数6.间接标准化
简答题:6.人口学中有些指标是“率”,但实际上却不是“率”,请列举5个此类指标并予以说明。7.请用相关的指标来简要概括中国当前的人口总体状况。8.简述现阶段年龄歧视的表现,并谈谈你对现阶段年龄歧视的看法?
论述题:5.有关于人口转变论的(这题不全)6.用现代化理论来分析老年人问题,如何创新认识老年人的价值等(这题不全)
可以看出,人口学和老年学的题目也很多,而且大都是一些最基本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人口学和老年学的东西很少,而且很容易抓重点,备考起来难度也不大。所以人口学的知识也是绕不开的。
人类学、民俗学版块
名词解释:1.意会8.族群10.继嗣群
简答:5.简述“田野工作”作为社会研究方法的的特点和价值?
论述:4.如何从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来研究“低头族”,并说明相应的研究路径与研究取向。
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比重相对少,复习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取舍。
方法部分:
社会学版块:
名词解释1.生态谬误2.抽样设计效应4.直方图6.实证主义7.参与式观察8.实验组与观察组9.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3.多重共线性10.文献研究
简答:
1.如何理解社会研究中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试说明比较系统抽样与随机抽样的异同。
3.试说明第一类错误与第二类错误的关系。
5.试说明在社会研究中个性解释与共性解释关系。
论述:
1.什么是指数与量表?举例说明留着在社会研究汇总的特点与作用。
2.与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科学的因果推断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4.试说明历史视角在社会研究中重要性。
5.阐释社会科学研究中理论构建的过程。
6.(统计学的题目题量太大,没有一点印象)
人类学:
5.主位与客位
4.田野调查过程中如何处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
3.试说明语言在田野调查的作用。
可以看出,人类学方法的考察重点就是田野工作的方法,这一部分是长考不衰的。
大致的版块分析就是这样,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区分不是严格的,比如社会学的社会调查方法和人类学的田野方法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接下来说一说我们可以怎么分析真题,怎么利用真题指导备考:
1、专业课的考试侧重考察的还是基础的核心概念,而且一般考察核心概念喜欢用它的别名,比如区群谬误不用区群谬误,而是叫做生态谬误,这就需要我们看书的时候一方面侧重要掌握核心概念,一些犄角旮旯的概念了解就可以,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这些核心概念的不同名称以防万一。
2、社会学的统计部分虽然可以选做大题,但是我还是建议统计部分的原理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核心概念也要掌握,因为这些知识可能会在名词解释和简答中考到类似原理阐述题目中用到。
3、从今年的情况来看,人大的真题并不避讳真题重考,可能不会考上一年的原题,但是可能会考前几年的,还可能会考与前几年考过的知识点相近的。因此,真题已经考过的知识点一定要高度重视。
4、真题重点考察就是我们要重点复习的,通过真题反映出来的社会学重点考察的部分当然是后现代、当代和中国社会学,古典的大部分、概论都是不怎么考的,所以我们在复习专业课理论的时候就要重点复习常考的这几部分知识,其实这样算下来复习的范围并不像备考书目那么多。
5、由方法的真题来看,考题的侧重范围主要是在社会调查的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这两大部分。而资料的收集部分又侧重于问卷法和访谈法这两种,因为实验法和文献法的应用相对来说少一些,因此在复习时的重点与此要点一目了然,所以按照真题的考察强度来复习书目是事半功倍的。一些不是经常考察的知识和书目可以略看,做个了解就可以。
二、参考书目更新
之前在论坛上发过一次参考书目,为了方便,再次粘过来吧
理论部分
1、《社会学概论新修》读一遍就行,人大从10年以来就不怎么考这本书了。
2、《外国社会学史》一定要弄懂
3、《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二版),请注意,是第二版这本书要好好看,好好做笔记,尽全力弄懂。
4、《国外社会学理论》、《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补充看,也很重要
人大的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人口学、老年学、民俗学、人类学五个学科一张卷,所以还需要看人类学、人口学、老年学的内容。
5、《人类学概论》要好好看,人类学所有的题目(包括方法的)都在这上。
6、《社会人口学》佟新著,也是一本性价比很高的书,人口学的题目基本在这上面了。好好看,做笔记。
7、《人口理论概要》中央党校出版社,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很多人不知道这本书。但实际上它很实用,尤其对佟新那本书形成了重要补充。
8、《人口学》田雪原。这本书不是很重要,但有些地方还是可以看一看,它对上面的两本书是个补。
至于老年学和民俗学,其实并没有专门针对着两个学科的书目,而且这两个科目的所占比重也很小,因此可以多看看这两个学科的论文做积累
方法部分:
1、《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著,这本书是绝对的权威和重点,细细地看两遍,好好做笔记。
2、《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风笑天著,人大版近几年这上面出的题越来越多,要好好看,补充到笔记里。
3、《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作者[美]艾尔.巴比,译者邱泽奇,华夏出版社年这本书只是个补充,在看完前面两本了再来看,然后只看前两者没有的,还有一些说法不同但是意思一样的地方。稍微做做笔记就可以。
4、《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这本书,理论和方法都需要看,也是做个补充,人类学的一些东西上面也有,之需要看,笔记做不做看你自己了。
5、《社会统计学》卢淑华,这本书是对统计部分的最好补充,学有余力的看吧,并不是主要的参考书目
除此之外书目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研究中的统计应用》、《属性数据分析引论》、《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美国社会学者分析中国》、《社会心理学》、《老年学概论》,这些如果学有余力的话可以翻一翻,但是一般不需要精读了。除了书本以外,论文也是很重要的,也需要充分重视。
三、暑假专业课备考方法
(一)通读参考书
如果暑假之前没有完整的把所有参考书读过一遍,暑假就要开始抓紧了。通读一遍参考书,不但是了解考研专业课的大致内容,而且也是培养复习的感觉。不要说觉得哪些内容不会考就不去看,这是后期复习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提高胜算的办法,初期的复习,尤其是通读参考书目的时候,还是要全面的,要把书全面地读完。
所谓的第一遍通读参考书,就是像看所有的书一样,把专业参考书读一遍。这一遍可以把参考书当作平常的书去对待,教材虽然是考试用的有些枯燥乏味,但还是有些好玩的东西。把参考书当成平常的书本一样对待有个好处就是会看得比较快,而且不会被考试的思维去束缚住,可以详细全面的了解透彻这本书,前言、后记、每一章节的细枝末节,我觉得这是后期完整充分的利用参考书的基础吧。
第一遍通读完之后,第二遍就可以开始尝试做笔记了。其实如果是本专业的有基础的同学,第一遍就开始做笔记也可以,但是可能速度会比较慢,而且有的地方可能会看不到。所以时间充裕的话,还是建议第二遍开始做笔记。做笔记的时候看参考书的方法就和第一遍不同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多一条看书的思路:将不同书本中相似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将不同书本中相似的人物进行整理。比如当时在开贝克的风险社会的时候,觉得刘少杰老师那本书的很难理解,就去看了杨善华老师那本书中的贝克,感觉就明晰了一些。所以,书本的整合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做笔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书本上不会考到的东西删减掉,就可以得到自己的笔记。所以,好的笔记是建立在好的看书的基础上的。
(二)框架图
人大社会学考研专业课的主要难点和重点都在社会学上,所以除了做笔记之外,还要想出别的办法来。我觉得对于社会学理论和方法来水,框架图都是一个好办法。以社会学理论来说,框架图的一般做法大概是,通读某个人物的所有相关章节,然后在看书的时候注意在每个小节之中分层,这个分层是接下来制作框架图的主要依据,分层之后大只要明白每一分层讲了什么东西,因为看书多了大家会发现,教材在讲解某一个人物的时候还是有固定规律的,比如先讲他的生平背景,再将一些哲学的方法论的东西,然后按照一定逻辑关系介绍他的主要观点等等。以这样的思维看下来,一个人物的思想会明晰很多,当然每一个教材中的人物都是大家,他们的思想庞杂精深,我们看的只是最简单的皮毛,但是有了框架图,可以很好地把握这个任务的基本观点,当想起这个人物的时候,不只是想起某一个点,而想起的是整个框架图。而且人大的社会学考试有一个特点,喜欢把不同人物思想的相似之处拿出来考,比如考你韦伯和涂尔干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观点有什么异同等,有了框架图,这样的题目就不会抓瞎。
(三)做笔记
做笔记的方法其实上面给大家提过了,做笔记其实不是简单的抄一遍,而是整合和理解、再输出。做笔记的基础是看书,做笔记最理想的境界是看得烂熟于心,让笔记成为自己的东西。
做笔记的大致方法我总结的是这样的:首先,好好看书,无需赘言。其次需要去甄别,书本当中的那些内容是背景性知识,哪些内容是可以在答题时直接用到的知识。所谓背景性只是指的是穿插在人物思想介绍中的,对这个人物的主要观点在进行说明的时候的题外话,比如对比的某个人物的思想,比如他的观点的哲学起源,比如他的生平经历或者其他学者对于他的观点的影响。这些东西一般是不会直接考的,但是对于理解人物的思想观点十分有帮助,所以我们在第一遍看书的时候好好理解,在做笔记的时候功利一点,我们可以直接删除,这样可以将笔记的任务量见到最小,而且笔记内容都是重点,看起来很明晰。除了背景性知识以外的大都是可能考到的知识了。在对这一部分做笔记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提取其中的重点语句,尤其是教材的编写者对于作者观点的二次表述,这些话语基本上可以帮我们很好地理解作者的原文或者说原观点,而且这么做等于是走了捷径,在别人理解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基本上这些理解是没有太大偏差的,因为考研的深度毕竟有限。所以能够理解这些二次篆书基本上已经足够了。最后,我们还需要最不同书本对于相同人物的观点进行总结提炼,比如吉登斯这个人的思想很庞杂,三本理论的参考书中都有涉及,所以我们就需要花点时间把不同书本中的内容整合起来,找出相似的部分,不同的部分,这样对一个人物的思想理解更加完整。
基本上经过这三个步骤,做笔记这个环节问题就不大了。大家在做笔记的时候可能一开始时间会比较长,一个人物花费的时间可能会比较久,但是不用着急,我一开始也是如此的,越往后来是越快的。
四、常见问题(欢迎留言)
本来总结了几个问题想写一些,但是我想我想到的可能和大家需要的不一样,所以我想大家来留言提问题吧,问的比较多的我集中在这里写一下,个别的我就个别回复。
总之,暂时想起来的就这么多,我当时在暑假前这个阶段的时候心里也很纠结,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回家坚持了下来,其实不管在哪里,坚持静下心来看书是最重要的,其实这个暑假与你无关,他只是你考研日历当中一个普通的节点而已。大家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当时得到不少学长学姐的帮助,也希望能帮到大家!
人大考研网白癜风该怎么治疗白癜风有好的治疗方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