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心医生心脏起搏器七
今天我们来了解起搏器做核磁共振的原理。
很多人都认为装了起搏器就不能做核磁共振检查,这是因为核磁共振检查可能对起搏器的电路造成损伤,并有可能破坏起搏器面板。
为了验证其安全性,有许多研究纳入安装心脏起搏器或心脏电复除颤器(ICD)的患者,并在调整起搏器参数及起搏模式的情况下接受核磁共振检查。
检查开始前,检查后即刻,检查后一个月及检查后三个月分别进行起搏器功能程控,电极位置检查(明确起搏器的参数及起搏功能)。
所有的研究结果均显示,装了起搏器或心脏转复除颤器的患者均能耐受1.5T磁场强度的核磁共振检查,而且检查后起搏的参数较检查前没有变化,起搏功能,电极位置等均未受影响,且检查过程中极少有患者感觉局部发热,心悸等症状,所有研究均证实装了起搏器的患者能进行核磁共振的检查。
当然,为了保证检查的安全性,通常需要确认以下几点:
对患者逐一的风险获益评估
确保可迅速获得心肺复苏抢救物品,尤其是备有临时起搏器装置和熟练的医生
做核磁共振前检查起搏器功能
检查时务必有心脏专家在场,并由其决定是否事先重调起搏器(如程控起搏器为非同步起搏器或阈下脉冲输出)
为避免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意外除颤,必须事先关闭“治疗”功能,并程控ICD起搏模式为非同步
核磁共振检查过程需要一名助手在场或有连续通话系统,与患者保持语音联络。
全过程动态监控患者情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呼吸频率等)
检查过程如果一切正常,则继续检查;否则立即停止,并迅速离开磁共振室同时展开紧急抢救。
在上述条件均具备的情况下可进行核磁共振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