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指心肌细胞调亡的百分率(发生凋亡的细胞核数/每个细胞核),正常心脏为0.2%~0.4%;心衰的心脏可高达35.5%。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oltagedependentCa2+channel,VDC)是指它的开放与膜电位有关,在膜去极化时,膜电位达到一定程度,通道开放,胞外Ca2+跨细胞膜流入细胞内;复极化时膜电位变负,通道关闭,Ca2+跨细胞膜内流停止。
.受体操纵型钙通道(receptoroperatedCa2+channel,ROC)是受细胞膜上β受体及其某些激素调控,当去甲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时,可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而激活受体操纵型钙通道;当去甲肾上腺素减少、β受体下调使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下降时,AMP生成减少,受体操纵型钙通道关闭,Ca2+内流减少。
.呼吸困难(dyspnea)是指患者主观感到呼吸费力或“喘不过气”的感觉。
.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最早表现之一,其特征是患者在体力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功能不全的特征性表现,患者入睡后因呼吸困难而突然惊醒、坐起、咳嗽、喘气,症状随坐起后逐渐缓解。
.端坐呼吸是指患者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的呼吸状态。
.肺水肿(pulmonaryedema)是指过多的液体在肺组织间隙和肺泡内积聚的现象。
.颈静脉充盈或怒张指当患者半卧位或坐位时可见到充盈的颈外静脉,主要由于右心衰竭,静脉回流障碍,体循环静脉淤血、过度充盈所致。其程度与体循环颈静脉压升高的程度呈正相关。
.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指当压迫患者肝区或上腹部时,由于静脉回流增加,可见到颈外静脉充盈加剧或怒张,这种现象称为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这一体征有助于鉴别心力衰竭和其它原因引起的肝肿大。
.呼吸衰竭(respiratoryfailure)是指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吸入空气的情况下,由于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的严重障碍,以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PaO2)8kPa(60mmHg),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7kPa(50mmHg)的病理过程。
.呼吸功能不全指如果外呼吸功能障碍所导致的PaO2降低或PaCO2升高没有达到呼吸衰竭水平,或在静息时血气值正常,并且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当体力负荷增加时PaO2才明显降低或伴有PaCO2水平增高。
.I型呼吸衰竭又称低氧血症型,PaO28kPa,但PaCO2正常甚至降低,即有缺氧而无CO2潴留。
.Ⅱ型呼吸衰竭又称高碳酸血症型,PaO28kPa且伴有PaCO26.67kPa。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病因的突发或迅速发展,引起换气或通气功能严重损害,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呼衰。
.慢性呼吸衰竭是指一些慢性疾病,包括呼吸和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等,导致呼吸功能逐渐损害,经过较长时间才发展为呼吸衰竭。
.呼吸肌疲劳(respiratorymusclefatigue)系指呼吸肌的负荷增加所导致收缩力和(或)收缩速度减低,不能继续产生维持足够肺泡通气量所需的驱动压。
.肺衰竭是指主要由于呼吸器官如气道、肺和胸膜病变引起的呼吸衰竭。
.限制性?
f
ㄆ蛔悖╮estrictivehypoventilation)是指当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称为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
.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hypoventilation)指因呼吸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
.中央性气道阻塞指阻塞部位位于气管分叉处以上。
.外周性气道阻塞主要指位于气管分叉处以上内径小于2mm的小支气管或细支气管部分阻塞。
.“等压点”是指在呼气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气道内外压力相同的部位。
.弥散障碍(diffusionimpairment)是指由于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异常增厚和弥散时间缩短所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
.静脉血掺杂(venousadmixture)是指病变重的部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甚至还可因炎性充血等使血流增多(如大叶性肺炎早期)。
.功能性分流(functionalshunt)指通气不良肺泡的静脉血液未经充分动脉化而掺入动脉血内(图15-7),流回心脏。这种情况类似动一静脉短路故称为死腔样通气(deadspacelikeventilation)。
.解剖分流(anatomicshunt)指静脉血未经肺部的气体交换直接进入动脉。在生理情况下,肺内存在一部分静脉血经支气管静脉和极少的肺内动-静脉交通支直接流人肺静脉,掺入动脉血;心肌内也有少量静脉血直接流入左心。
.真性分流(trueshunt)指部分肺泡完全失去通气功能,但仍有血流,流经的血液完全未进行气体交换而掺入动脉血,类似解剖分流。这种分流与解剖分流被称为真性分流(trueshunt),以区别上述仍存在少量气体交换的功能性分流。
.二氧化碳麻醉指当PaCO2超过10.7kPa时,可引起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言语不清、扑翼样震颤、精神错乱、嗜睡、抽搐、呼吸抑制等,称为二氧化碳麻醉。
.肺性脑病即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pulmonaryencephalopathy)患者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或扑翼样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亦可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征阳性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由急性肺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引起的呼吸衰竭。
.肾功能衰竭(renalfailure)是指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泌尿功能降低,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代谢废物及毒物在体内潴留,并伴有肾脏内分泌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的症状与体症,这种临床综合征称为肾功能衰竭(renalfailure)。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是指各种病因引起双侧肾脏在短期内泌尿功能急剧降低,导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与临床综合征。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prerenalfailure)在肾功能衰竭发生时,以肾脏低灌注为特征,肾脏本身没有器质性损害,若能及时恢复肾血液灌流,肾功能即可随之恢复正常,因此,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又称为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functionalrenalfailure)。
.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postrenalfailure)指各种原因引起肾以下(从肾盏到尿路口)的尿路梗阻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intrarenalfailure)指由肾实质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又称为或器质性肾功能衰竭(parenchymalrenalfailure)。
.原尿返漏是指肾小管中的原尿经损伤的小管壁渗漏到肾间质。
.少尿是指尿量ml/24h或17ml/h。
.无尿是指尿量ml/24h。
.氮质血症(azotemia)指含氮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尿酸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non-proteinnitrogen,NPN)含量显著增高,称为氮质血症。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指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引起肾单位进行性、不可逆破坏,使残存的有功能的肾单位越来越少,以致不能充分排出代谢废物及维持内环境稳定,出现代谢废物和毒物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功能障碍,由此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这一病理过程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夜尿(nocturia)是指夜间尿量增多,接近甚至超过白天尿量。
.多尿(polyuria)指成人24小时尿量超过0ml。
.低渗尿指因肾浓缩功能障碍,尿相对密度最高只能达到1.(正常尿相对密度为1.~1.)。
.等渗尿是指因肾浓缩与稀释功能均障碍,尿渗透压接近血浆晶体渗透压(~mOsm/L),尿相对密度固定在1.~1.。
.肾性骨营养不良(renalosteodystrophy)是指CRF时,由于钙、磷及维生素D等代谢障碍所致的骨骼病变,包括儿童的肾性佝偻病和成人的骨软化、纤维性骨炎、骨硬化及骨质疏松等。
.尿毒症(uremia)指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严重阶段,除存在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内分泌功能失调外,还有代谢产物和内源性毒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
.尿毒症毒素(uremiatoxin)尿毒症患者体内有百余种代谢产物或毒性物质含量高于正常值,其中有一些被认为与尿毒症的特异性症状有关。
.尿毒症毒素(uremiatoxin)尿毒症患者体内有百余种代谢产物或毒性物质含量高于正常值,其中有一些被认为与尿毒症的特异?
f
灾⒆从泄亍?
.肾血流自身调节是指动脉血压在10.7~21.3kPa(80-mmHg)时,肾血管可以通过自身调节,使肾血流和GFR保持相对稳定。
.少尿期是从肾脏严重受损后出现少尿开始,一般来讲,少尿期持续时间大约8~16天,到第21天进入多尿期。
.多尿期(diureticphase)是指经过少尿期后,尿量进行性增多是肾功能逐渐恢复的信号,当每天尿量大于ml,说明患者已进入多尿期。
.健存肾单位学说是指随着疾病的进展,健存肾单位越来越少,最终不能达到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恒定的最低要求时,就出现慢性肾衰的临床表现。
.矫枉失衡学说(trade-offhypothesis)是指矫正过度导致新的失平衡,具体讲是由于机体对GRF降低进行代偿时,因代偿引起机体内环境新的紊乱(包括内分泌功能紊乱),产生新的病理过程。
.肾小球过度滤过学说是指健存肾单位负荷过重、代偿性的过度滤过(健存肾小球高灌注、高压力和高滤过)引起肾小球硬化,.肝功能衰竭(hepaticfailure)指凡各种致肝损伤因素使肝细胞(包括肝实质细胞和枯否细胞)发生严重损害,使其代谢、排泄、合成、解毒与免疫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机体往往出现黄疸、出血、腹水、继发性感染、肝性脑病、肾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之为肝功能衰竭。
.急性肝功能衰竭指肝病急性起病或慢性肝病急性发作24周内,患者即发生肝性脑病和其它肝功能衰竭表现。
.慢性肝功能衰竭指病情进展缓慢,病程较长,往往在某些诱因(如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服用镇静剂、麻醉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氮质血症等)作用下病情突然加剧,反复发生慢性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hepaticencephalopathy,HE)是继发于严重肝病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亚临床性肝性脑病(subclinicalhepaticencephalopathy,SHE)是指无明显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但心理(智力)测试或诱发电位检查异常的一种潜在脑病形式。
.急性暴发型肝性脑病指常由重症病毒性肝炎或严重急性中毒性肝炎引起。因肝细胞广泛坏死,残存肝细胞不能代偿生物代谢作用而致代谢失衡或代谢毒物不能被有效清除,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此型脑病多呈急性发作,患者经短期兴奋、躁动和谵妄状态后很快进入深昏迷,常在数日内死亡,死亡率高达80%以上。血氨水平大多正常(59umol/L)。
.慢性复发型肝性脑病是指常继发于严重慢性肝病(如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和/或门-体静脉分流术。由于门腔静脉间有手术分流或自然形成的侧支循环,使门静脉中的毒性物质未经肝脏处理而进入体循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此型脑病的发生通常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去除诱因,脑病常可获得改善,受到诱因的作用又可复发。该型患者中多数伴有血氨升高。
.假性神经递质(falseneurotransmitter)指肝功能障碍时,肠道内产生的某些胺类未经肝脏解毒,便由血液带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内形成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假性神经递质)。当正常神经递质被假性神经递质取代后,可使神经突触部位冲动传递发生障碍,大脑皮质将从兴奋转入抑制状态,产生昏睡等情况。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syndrome,HRS)是指由于肝硬化、继发于肝功能衰竭基础上的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又称肝性功能性肾衰竭)。
去极化阻滞hypoexcitableduetodepolarization去极化阻滞是指急性高钾血症时,因细胞内K+与细胞外K+浓度的比值减小,导致Em负值减小,使得Em接近或等于Et(-55~-60mV)时,胞膜快钠通道失活,致使细胞形成兴奋的能力明显下降,细胞处于去极化状态,患者出现肢体刺痛,感觉异常及肌无力甚至麻痹等现象。
超极化阻滞hypoexcitableduetohyperpolarzation:超极化阻滞是指在急性低钾血症时,血钾浓度2.65mmol/L,造成[k+]e减小,使得Em负值增大,Em与Et之间的距离加大,从而导致骨骼肌兴奋性降低,患者出现肌肉松弛无力甚至肌麻痹的现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