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ssntialtrmor,ET)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传统观点认为特发性震颤呈良性病程,但目前认为ET可能会缓慢进展,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写字、穿衣、吃饭等日常活动,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1]。了解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点,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晓溪邱树卫黄渤
ET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4%~3.9%。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大于65岁人群中发病率为10.2%。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40%患者有家族史。50%~70%的患者能够通过饮酒改善症状[2]。既往认ET呈良性病程、症状单一,近年研究表明部分ET患者病情逐渐演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活动、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
新共识与新观点目前我国ET的诊断标准[3]主要参照了国际运动障碍协会制定的震颤共识和年发表的ET诊断标准,年该协会对震颤的共识进行了更新,同时对特发性震颤临床特点提出了新的观点。
年Brin等[4]将特发性震颤描述为:
1.双手或前臂的位置性震颤;
2.伴有或孤立存在的头部震颤;
3.排除情况:伴其他异常神经系统体征,尤其是肌张力障碍;病情突然开始或逐步恶化;精神性震颤的病史或症状;直立性震颤;任务性或位置特异性震颤;孤立的声音、舌、颌部震颤;其他继发性震颤和生理性震颤。
年11月Duschl等[5]对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点重新进行描述,将其分为特发性震颤(ssntialtrmor,ET)和特发性震颤叠加综合征(ssntialtrmorplus,ETP)两类。
ET需具有以下特征:
1.双上肢孤立震颤综合征,是一种动作性震颤;
2.至少3年病程;
3.伴或不伴有其他部位的震颤(头部、声音、下肢);
4.无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体征(例如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帕金森综合征);
5.电生理检查提示为中枢性震颤;
6.排除以下情况:孤立的声音或头部震颤;频率12Hz的直立性震颤;任务性或位置特异性震颤;病情突然开始或逐步恶化。
ETP指:
1.具有特发性震颤的特征,同时伴有无明确意义的神经系统体征,如串联步态损害、记忆力损害、可疑的肌张力不全姿势;
2.或伴有其他轻微神经系统症状(不足诊断为其他相关综合征);
3.静止性震颤。
文中提出虽然说特发性震颤可伴有家族史,少量饮酒科可缓解症状,但这些临床特点并不是特发性震颤诊断的必要条件。ETP不包含肌张力障碍性震颤、任务特异性震颤等具有明确其他综合征相关震颤。新的标准主要从临床特征对特发性震颤进行界定,并提出特发性震颤可存在多种致病因素,更利于临床中的应用。
特发性震颤的治疗特发性震颤的治疗启动需考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对生活质量对影响和患者自身意愿几方面。目前尚无能治愈或延缓特发性震颤病程进展的药物,药物效果也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一线药物治疗1.普萘洛尔:普萘洛尔是一种非选择性的β1与β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其改善震颤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其作用可能与阻断外周肌肉β受体相关。哮喘、糖尿病、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不可选用。可选择20mg,每天分两次或三次口服。老年患者可从10mgbid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个体情况进行加量。其他β受体阻滞剂有索他洛尔、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
2.扑米酮:扑米酮是一种抗惊厥药,在体内主要代谢产物为苯巴比妥和苯乙基二酰基胺(PEMA)。其前体药物和代谢药物均有改善症状的作用,因此扑米酮对震颤的改善优于单独的苯巴比妥和PEMA。治疗剂量可选择50mg每日三次到mg每日三次。
二线药物治疗1.托吡酯:托吡酯作用机制复杂,可能通过作用于电压门控钠通道、GABAA受体和AMPA/红藻酸谷氨酸受发挥其作用。建议患者一天两次或睡前服用,以减少其副作用。可从25mg/d起始治疗,逐渐加量,每周增加25~50mg,根据疗效及患者反应性调整用药。托吡酯在二线药物中可能是最有效的,作用效果和一线药物相当。托吡酯治疗相关副作用发生率较高,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副反应。
2.阿普唑仑、氯硝西泮:这两个苯二氮卓类药物起效作用快,其主要通过直接作用于GABAA受体发挥作用。阿普唑仑平均有效剂量为0.75mg/天,可用阿普唑仑(0.mg/d~5mg/d)缓解焦虑、压力等情况下加重的震颤。氯硝西泮的临床作用效果尚不十分明确,如果需要长期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进行预防治疗(一线及二线药物效果不佳的情况),更倾向于使用氯硝西泮(0.5~4mg/d,分两次口服)。
3.加巴喷丁:加巴喷丁是一种γ-GABA类似物,不直接作用于GABAA和GABAB受体,可能通过作用于电压门控钙通道的辅助亚基发挥作用。其缓解震颤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主要用于选择普萘洛尔、扑米酮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这两种药的患者。可选用mg/d剂量控制症状,根据患者反应性调整用量。
4.普瑞巴林:普瑞巴林是另一种GABA结构衍生物,作用机制和加巴喷丁类似。可从小剂量(25~75mg)缓慢滴定至有效剂量,每日两次口服。其在治疗特发性震颤中疗效明确性次于加巴喷丁。
其他治疗1.饮酒:酒精对中枢性震撼有改善作用,可能与其作用于脑组织中GABA受体相关。在特发性震颤中,血液酒精浓度和震颤的改善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饮酒的类别和量也无统一标准。饮酒主要能改善患者震颤的幅度,对震颤频率无明显影响。震颤一般在饮酒后10分钟左右缓解,69-90分钟后作用减弱,3小时左右效果消失。
2.肉毒素:上肢注射肉毒素能够改善位置性震颤,对运动性震颤无效。其主要副作用为手部乏力。故主要用于头部、声音、手部的局部震颤。
3.深部电刺激(DBS):丘脑腹内侧核DBS对改善肢体震颤有较好效果。
结语特发性震颤是临床中常见的震颤类型,对其临床特点的了解,有助于临床诊断和进一步治疗。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治疗意愿及药物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AuffE,DopplbaurA,FrtlE.Essntialtrmor:functionaldisabilityvs.subjctivimpairmnt.JournalofnuraltransmissionSupplmntum;33:-10.
[2]ZsiwiczTA,KuoSH.Essntialtrmor.BMJclinicalvidnc;.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42:-2.
[4]DuschlG,BainP,BrinM.ConsnsusstatmntofthMovmntDisordrSocityonTrmor.AdHocScintificCommitt.Movmntdisordrs:officialjournalofthMovmntDisordrSocity;13Suppl3:2-23.
[5]BhatiaKP,BainP,BajajN,ElblRJ,HallttM,LouisED,tal.ConsnsusStatmntonthclassificationoftrmors,fromthtaskforcontrmorofthIntrnationalParkinsonandMovmntDisordrSocity.Movmntdisordrs:officialjournalofthMovmntDisordrSocity.
[6]HdraP,CibulcikF,DavisTL.Pharmacothrapyofssntialtrmor.Journalofcntralnrvoussystmdisas;5:43-55.
[7]RajputAH,RajputA.Mdicaltratmntofssntialtrmor.Journalofcntralnrvoussystmdisas;6:29-39.
赞赏